2025年的新加坡經濟版圖正經歷深刻調整,稅收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核心工具,既錨定全球經濟規則變革,又精準對接本土發展戰略。從跨國企業的合規框架重構,到科創企業的階梯式稅收激勵,再到綠色轉型中的政策傾斜,一系列稅務調整正在重塑商業生態。這些變化既帶來成本優化的機遇,也暗藏合規風險,企業需要專業稅務服務穿透政策細節,在全球最低稅率實施、資本市場擴容與可持續發展的多重維度中找到平衡點。本文將解析三大經濟熱點領域的稅務新政,為企業提供從政策理解到實務操作的清晰路徑。
跨國企業稅務合規新框架
2025年1月起,新加坡正式實施BEPS?2.0框架支柱二規則,對全球年收入超7.5億歐元的跨國企業執行15%最低有效稅率。這一政策通過國內補足稅和收入納入規則雙重機制,確保跨國企業在新加坡及海外利潤均達到稅負底線,終結了利用低稅率區域轉移利潤的操作空間。
為平衡合規要求與投資吸引力,政府同步推出可退還投資稅收抵免計劃。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半導體、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投資,若稅收抵免超出應繳稅額,超額部分可在未來四年返還。稅務服務機構需協助企業重新規劃跨境架構,尤其要梳理關聯交易定價策略,避免因補足稅機制產生額外成本。據統計,新加坡現有約200家跨國企業總部將直接受此政策影響,但中小企業仍可沿用原有17%企業所得稅率并享受豁免優惠。
科創與資本市場稅收激勵
2025財年預算案推出針對性稅收工具,助推新加坡全球科創樞紐建設。上市公司可享受階梯式所得稅減免:首次上市企業獲20%稅額減免,二次上市企業為10%,市值10億新元以上企業年度減免上限600萬新元。基金管理行業迎來政策紅利,首次在新上市且30%以上資產投資本地股票的基金管理人,其相關收入適用5%優惠稅率,政策有效期至2028年底。
這些措施與全國生產力基金30億新元注資形成協同效應。企業開展合作研發的費用可100%稅前扣除,涵蓋人工智能工具應用、半導體原型研發等領域。稅務服務需聚焦研發費用歸集、知識產權估值等專業領域,幫助企業最大化政策效益。例如,某生物科技公司通過合規申報,既獲得研發扣稅,又疊加上市稅收優惠,綜合稅負率可降低至9%左右,較普通企業節省近半稅務成本。
綠色轉型與消費稅務調整
綠色經濟成為稅收政策發力重點。新加坡對綠色科技企業實施先鋒認證計劃,前三年免稅、后三年減半征收,配合未來能源基金50億新元注資,形成政策組合拳。建筑行業升級改造可獲稅收支持,現有建筑參與綠色標志獎勵計劃(GIS-EB2.0),提升能源效率的投入能享受稅收抵免,至2027年3月31日前均有效。
消費端稅務同步優化,2025年消費稅(GST)維持9%稅率,但征管范圍持續完善。數字服務稅7%稅率適用范圍明確,涵蓋云存儲、在線游戲等11類服務,年營業額超100萬新元且新加坡境內收入超10萬新元的海外提供商需強制注冊。企業需重新審視采購鏈稅務成本,例如進口數字服務時的GST代扣代繳義務,以及綠色設備采購的進項稅抵扣策略。稅務服務機構可協助企業搭建碳足跡追蹤系統,將環保投入轉化為稅收收益,實現可持續發展與成本優化雙贏。
服務全面
為客戶提供全方位一條龍的服務
團隊高效
專業人才精誠合作為服務提速
誠信規范
企業服務老品牌,服務可信有保障
優質售后
定期電話回訪,提供到位后續服務